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为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各类资金投入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投入, 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资金达36.16亿元,占当年中央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总投入的90%以上,成为国家投入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主渠道,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主力军;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地方财政、银行贷款和企业都增加了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为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

  二、围绕产业搞开发,扶优扶大扶强区域优势主导产业。

  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是社会生产分工和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对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的深层次化、链条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作用。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立足各地的资源特色,合理确定、积极推进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发展。

  (一)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突出扶持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粮油加工企业,增强对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带动作用。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域。稳定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就稳定了全国粮食供给的大局。要稳定粮食生产,一方面必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做到“藏粮于地”,另一方面要发挥产业化经营对农业生产的拉动作用,避免出现“丰产不增收”现象。农业综合开发在确保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重点用于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的同时,在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安排上也坚持向主产区倾斜。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粮食主产区产业化经营资金22.88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869个,有效地带动了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发展。

  (二)立足区域资源特点,因势利导,扶持壮大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培植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重点发展蔬菜、茶叶、花卉、苗木、水产品等优势产业,帮助企业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和无公害化生产,创建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加大出口创汇力度。山东寿光蔬菜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既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大批农民走上了致富路。在中部粮食主产区,重点围绕优质水稻、优质小麦、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畜禽等优势农产品,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龙头企业。四川资阳市立足资源优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连续扶持,形成了以生猪、生羊产业“双龙领先”、加上优质粮油、柠檬和调味品“五龙腾飞”、一并带动茧丝绸产业、棉纺产业、特色中药材产业、薯类食品产业、蔬菜产业“十龙起舞”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重点扶持了草畜、特色瓜果、特色油料、酿酒原料、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建立生产基地,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的青海省大通县清真牛羊肉加工项目,使企业销售收入从过去的80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上缴税收由过去的16万元增加到95万元,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结合各地主导产业,加强农副产品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贸”字摆在突出位置,狠抓以产地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特别是着重加强储藏、保鲜、分选、包装、运输等市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24亿元,安排各类流通设施项目建设63个。

  三、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扶持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工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要求,不断改革探索,创新开发机制,迈出了科学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科学确定分类项目。适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的需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着变化,分类项目设置的表述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科学,从“多种经营及龙头项目带动农产品的系列开发,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业优质高效产品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开发”(详见19946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到“多种经营项目,包括种植业(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以外的)、养殖业、农副产品初加工等”(详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发字[1999]1号),再到“将多种经营项目更名为产业化经营项目,下设产业化龙头和多种经营两小类项目”,到现在的“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详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

  (二)改革投资控制指标下达方式。针对某些地区选项难、勉强拼凑项目,带来有偿资金滞留、抵顶和垫付等问题,国家农发办自2004年改革了投资控制指标下达方式:一是单独下达产业化经营项目投资控制指标,解决与土地治理项目投资捆绑下达时,一些省层层按比例将产业化经营项目投资硬性下达到地、县级的问题;二是先下达指导性投资控制指标,根据各省项目申报情况和专家评审结果,确定正式投资控制指标,剩余指标用于全国范围内产业化经营项目调剂。这样,打破了投资基数,有利于建立鼓励竞争、奖优罚劣的投入机制;同时,有利于鼓励资源优势突出、项目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加快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步伐。

  (三)实行公开选项。为在更大范围内择优选项,提高选项透明度,国家农发办从2004年改变了内部封闭运行的做法,开始在《农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农业综合开发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基本原则、扶持范围和重点、扶持对象、立项条件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综合开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大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进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

  (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扶持方式。根据项目单位的发展需要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从单一的有偿无偿相结合发展到目前的有偿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经营和贷款贴息三种扶持方式,初步构建起财政资金多元化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政策框架。

  (五)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为突出重点,切实发挥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特别强调集中投入,以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含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审定的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同时适当扶持正在成长上升、确能带动农民致富、较小规模的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

  (六)探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因此,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就是扶持农民。农业综合开发自2006年起农业综合开发开展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试点工作,并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新政策、新机制、新办法。

  四、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作为国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通过项目建设,取得了预期的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扶持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直接推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2007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优质高效农业种植基地94.26万亩,发展水产养殖71.2万亩,扶持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产业化经营项目786个。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而且为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切实可行、持续稳定的渠道。不仅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和“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农民发展高效种植、养殖业生产,而且通过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2007年,项目建设直接使800万农户受益,安排农村劳动力36万人,直接受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建设前增加500元。山东省滕州市鲁南牧工商公司,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扶持,由一个资产不过千万元,年产值刚过3000万元的小厂,一跃成为资产逾5.7亿元,年销售收入14.39亿元,年利税达到4400万元的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带动肉鸡、肉兔农民专业养殖户2万户,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多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