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全国农发工作会议>书面交流
综合开发 多措并举
.努力实现经济 社会 生态效益“三统一”

   

  内蒙古自治区

 

  我区是从1989 年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20 年来,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支农强农的重要措施,为发展我区现代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我区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攻方向,建设高标准农田,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区现有耕地1.07 亿亩,其中中低产田占60%左右。因此,我们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点放在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上。1989-2008 年,我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累计投入财政资金44.8 亿元,共改造中低产田2038 万亩,占全区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的49%。2003 年以来,围绕打造粮食核心产区,我区又将中低产田改造资金重点投向22 个粮食主产旗(县),占全区中低产田改造总投资的50%。从2008 年起,立项实施了河套灌区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项目,准备用10 年时间,改造中低产田500 万亩,每年改造50 万亩。据河套灌区测算,中低产田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后,粮食亩均产量可提高300 500 斤。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以来,我区粮食总产由1988 年的147 亿斤提高到2008 年的426 亿斤,总产增加279 亿斤,其中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0 亿斤以上,为提高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以发展现代农牧业为目标,积极开展资金项目整合,创新农村土地经营制度

  针对投资与项目比较分散的实际,我区围绕发展现代农牧业,积极开展资金项目整合试点,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整合起来,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效益。鄂尔多斯市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整合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水利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规划到2010 年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150 万亩,截至2008 年已完成60.9 万亩,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就承担了21.6 万亩。同时,为加快现代农牧业进程,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在依法、自愿和有偿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在项目区采取转包、联户承包、农户入股等形式,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创新经营模式和产业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2007 年,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从北京引入恒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该旗投资1.2 亿元,形成了年加工鲜薯5.4万吨、生产速冻薯条8000 吨、马铃薯全粉6000 吨的生产线。为建成标准化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太仆寺旗农业综合开发投入579 万元,改造中低产田6000 亩,完成了打机电井、地埋管道等建设任务。在此基础上,恒源公司租用改造后的项目区农民土地4000 亩,租期10 年,每亩租金200 元,建成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3800 亩;其余2000 亩耕地由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耕作或农户分散耕作。据测算,项目区由此可获得纯利570 万元,其中农民收入增加355 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5144 元。

  三、以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着力点,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1995 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以来,截至2008 年底,我区累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投资15.8 亿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921 个。我区的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几乎都得到过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曾先后投入小肥羊餐饮公司财政资金1494 万元、乌珠穆沁羊业公司财政资金2828 万元进行扶持。2008 年,小肥羊餐饮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60.8 亿元,网点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及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海外市场,并于2008 6 月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小肥羊餐饮公司和乌珠穆沁羊业公司的“小肥羊”、“乌珠穆沁”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锡林浩特市在小肥羊餐饮公司和乌珠穆沁羊业公司的带动下,已经形成肉羊养殖和饲草料、羊肉、绒毛、肠衣、生物制品加工的产业集群。农业综合开发曾先后6次对塞飞亚集团予以扶持,投入财政资金4014 万元,2008 年该公司实现产值11.5 亿元,创利税6300 万元,直接带动养殖户3000 余户,为上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同时,我区还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结合起来实施,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效益。具体做法是,把土地治理项目安排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为龙头企业建基地。同时,产业化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项目原则上都要安排在土地治理项目区内,并鼓励龙头企业在承建加工和养殖项目时,也用自筹资金在项目区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政策引导下,呼和浩特市的土地治理项目区,多数成为了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的奶源基地,该市项目区种植青贮玉米26.9 万亩、粮饲兼用玉米55.9 万亩、牧草22.4 万亩,分别占全市的37%、42%和36%。

  四、以实施草原建设项目为主要内容,积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针对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的实际,我区进一步加大对草原建设的投入。1989-2008 年,我区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草原建设、防沙治沙资金13.4 亿元,累计完成草原建设面积1627 万亩。在草原建设中,针对不同的草原类型和利用现状,采取不同的建设模式:对保存尚好的天然草场采取划区轮牧办法;对退化或正在退化的天然草场采取围栏封育办法,辅以合理的改良措施;对严重退化的草场,采取围栏封育、休牧禁牧办法,让其自然恢复;对水土条件较好的地块,加大人工草地建设力度,种植高产优质多年生牧草,建立饲草料基地。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区草原建设的效果十分明显。据典型测算,划区轮牧项目区的草场植被覆盖度由30%提高到55%以上,草群高度由20 厘米提高到30 厘米以上,草场产草量提高1.6 倍;改良草场项目区每亩增产干草269.2 斤,是非项目区退化草地的7.4 倍;灌溉草地和旱作人工草地的产草量分别提高了20 倍和10 倍。

  五、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重点,创新项目和资金监管方式,全面提高建设质量

  (一)创新开发机制。一是推行竞争立项,在每年的6 7 月,旗(县)农发办就把下年度土地治理项目的规模、建设内容、农民筹资投劳的数额等向乡镇公布,由乡镇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申请立项报告,旗(县)农发办选择5 6 个乡镇作为预备项目区。各预备项目区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的建设标准,先搞林路工程和畦田建设,经过评比,将达标的预备项目区正式立项。二是推行先建后补的办法,将农民最感兴趣的建设内容交给农民完成,然后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完成其余工程。三是实行农民先交部分现金,然后立项的办法,以有效调动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

  (二)强化资金管理。一是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检查。自治区农发办每年检查三分之一的开发旗(县)。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检查纳入财政监督的规范程序,检查前的布置,检查中的工作底稿、签字确认,检查后的处理决定等,都按财政监督的规范程序操作;与审计部门协调,在每个检查组中,配备一名业务强的审计干部。对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首先在全区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同时按照规定比例扣减下一年度投资指标。二是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作为工作质量考评的重要因素,并据此分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三是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无偿资金报账制,坚持按项目计划和工程进度拨付资金。承包工程须在工程决算表、施工合同、竣工验收单、工程建设报账单等一系列手续齐备后,才给予报账。四是加强对各级农发办主任和财务干部的培训。由于管理严格,近年来基层违反规定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现象明显减少。

  (三)严格项目管理。按照国家农发办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了招投标、项目评估、工程监理、工程管护、科技推广费管理等实施细则,全面推行招投标制、监理制、公示制等制度。在招投标方面,自治区规定:通用型的开发物资,如地埋管道、水泥、水泵、大中型农机具、网围栏、草籽等,原则上由盟(市) 农发办统一组织招标采购;大部分土建工程都要公开招标。

  (四)加强工程建后管护。通过拍卖、移交和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方式,及时明晰产权。赤峰市松山区木头沟乡项目区把新打的机电井整体出售,采取竞价拍卖的形式,拍卖给农户。村委会在确定水价并建立取水用水制度后,产权一次转移给购买者,明确了管护主体。对衬砌渠道、桥涵闸的管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在竣工移交后,由乡镇与受益村的村委会签定管护协议,村委会再与以渠为单位成立的用水户协会签定管护协议,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议定社员每年向用水户协会交一部分费用,用于破损工程维修。

  虽然我区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国家农发办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