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全国农发工作会议>书面交流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湖北省

 

  湖北是农业大省,也是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财政部等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全省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高产农田建设

  始终把高产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着力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工程、科技等措施,解决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障碍因素,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集中投入,打造粮食核心产区。为保障粮食安全,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水稻主产区为重点,集中资金建设高产农田的决定,确立了46 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并将其中20 个水稻种植面积在45 万亩以上的县(市)作为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区,及时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向,按照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集中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通过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关键,优化了项目和资金的投资结构,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为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2006-2008年,累计投入46 个粮食主产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项目财政资金11.1亿元,占全省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的77.6%,其中投入20 个重点县(市)的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每年可达2.2 亿元,平均每个县(市)1100 万元。截止目前,全省高产农田面积达到600 万亩。2008 年,20 个水稻重点生产县(市)粮食总产1136 万吨, 占全省粮食总产的51%;其中水稻总产827 万吨,占全省水稻总产的55.7%,形成了湖北的粮食核心产区。

  (二)整合资金,形成开发合力。按照“ 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变、管理不乱、优势互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着力推进重点区域的高产农田建设。以县(市)为基础,以项目为平台,以产权为纽带,以绩效为目标,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土地整理、扶贫开发、血吸虫防治、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政策性支农投资整合,进行规模治理、合力开发,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我省公安县花基台区域是有名的“水袋子”和血吸虫泛灾区,土地面积28.35 平方公里。为彻底改变该区域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我们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及其他项目资金整合“打包”投入,连续四年共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977.7 万元,整合血防、交通、电力、林业、改水、电信、能源等部门资金742 万元进行综合整治,整体开发,不仅明显改善了该项目区农民的生产条件,提升了农业抗灾能力,也改善了生活环境,使之成了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以及全国血吸虫病区治理典范。

  (三)推广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积极探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开发项目区资源互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开发机制,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在高标准农田地区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模式,完善农技服务体系和品种繁育体系,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三年来,共集中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2047 万元, 实施省级科技推广项目32 个,在项目区内示范推广优质水稻、小麦等多个新品种,以及超级油菜高效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和稻田养虾、稻鸭共育等新模式,并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将农业综合开发与“阳光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培训农民31 万多人( ),推广良种良法示范面积197 万亩,受益农户39.4 万户。

  二、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优势农业

  始终把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时期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任务,充分利用湖北省区域资源和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农业。

  (一)科学规划布局,加快优势农业基地建设。省政府制定了《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 2010 年)》,提出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扶优扶强的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导向、比较优势、规模经济、突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优质水稻、“双低”油菜等九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家禽、食用菌等九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围绕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主渠道作用,突出重点,增加投入,积极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2008年,全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板块种植基地面积达到3800 万亩,建设了30 个畜牧大县和30 个水产大县。

  (二)壮大龙头企业,拉动产业化发展。坚持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扶持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龙头企业中,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化龙头项目以及与农民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支持以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精深加工为主的深度开发,拓宽、延长、加粗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以此引导农民按照加工需求安排生产,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多环节、多层次、多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6-2008 年,全省累计投入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9.4 亿元,引导和带动企业、金融以及民间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建设资金300 多亿元,立项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464 个。监利县福娃集团公司是我省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几年来,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2000 多万元,支持该公司新建“新型健康大米系列方便食品”等生产线;投入土地治理项目资金3125 万元,治理改造中低产田9.66 万亩,为企业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4 个。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该公司年大米加工能力已提升到30 万吨,“福娃”系列大米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福娃”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三、围绕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一)注重项目统筹,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一是全面落实李克强副总理的指示精神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恩施州发展的若干政策,积极推进恩施州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创新试验工作。2008 年投入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资金7500万元,立项扶持恩施州宣恩县和恩施市共13 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创新上进行有益的尝试。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了初步成效。二是统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两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家农发办安排,精心组织仙桃市和孝南区两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试点工作。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平台支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七个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统筹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在宜城市、老河口市、咸丰县等地开展了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有机结合试点,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效益。老河口市沿汉江51.8 公里地带,是汉江冲积层形成的沙化土地,我们以土地治理项目为平台,以老河口市仙仙果品有限公司为依托,将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起来,建起了总规模达到13 万亩、年产量16 万吨、年产值3 亿元的果树产业基地,被列为全省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2006 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项目区视察,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注重奖补结合,不断创新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机制。在严格执行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奖补结合投入方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是设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和贫困县的脱贫致富。2007 年,由省财政单独安排4000 万元资金支持全省29 个县(市)的41 个企业实施畜牧、水产等农业板块基地建设。今年,省财政又安排4000 万元重点支持7 个贫困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二是设立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奖励资金,支持全省畜牧业发展。2008年,省财政安排2 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支持200 个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全省生猪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在保持猪肉价格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注重制度创新,着力提高投入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综合因素法的资金分配机制,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奖优罚劣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各地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项目分类管理制度,按照一般项目、重点项目的梯级项目库管理模式选项,做到了系统开发、科学开发和高效开发;通过建立项目财政专管员制度,增强了各级农发部门的管理责任,加强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全程监管;通过制定项目申报审批操作办法,实施异省专家封闭评审制度,建立规范严格的选项、评审、立项机制,促进了项目申报、评审工作的规范化。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进步,但与中央的要求相比,与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相比,与先进兄弟单位相比,与广大农民的期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借鉴兄弟单位的新经验,努力推动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中央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农业综合开发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宽阔、更加美好!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