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全国农发工作会议>书面交流
抓住两个关键 建设三大基地 坚持四个结合
不断增强屯垦戍边综合实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承担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组织。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进疆60 周年、兵团成立55 周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兵团人忠实履行了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目前,兵团178 个农牧团场分布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周边和2019 公里边境线上。

  20 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兵团人紧紧抓住水利和土地两个关键,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要求,着力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农业机械化推广示范和现代农业示范三个基地,探索出了一条农业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改良紧密结合、与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紧密结合、与农牧团场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与兵团优势和适应市场紧密结合的开发新路子。

  一、把农业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改良紧密结合起来

  新疆沙漠戈壁遍布、干旱半干旱面积广大、地面降水和植被稀少、地表水蒸发量大,是生态十分脆弱的地区,生态环境一经破坏就很难恢复。1949 年解放军进疆开展大生产运动,本着“不与民争水、不与民争地、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开荒地点选定在远离人烟的荒漠戈壁滩,选定在“三到头”(水到头、路到头、人烟到头)的地方。这些地方自然环境差,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然而却是维护稳定和固守边防的重点地区。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兵团十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提出要当好“两个卫士”(国土卫士、环保卫士)。近年来,在中俄边界勘查中,把许多“争议区”划定为中国国土,重要原因就是兵团边境农场坚持在所谓“争议区”屯垦戍边。

  因此,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兵团人始终把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兴修水利、生态建设作为开发任务的重中之重。2003 年以来,兵团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改良土壤89.75 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7.9 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87.45 万亩,可节约用水3.4 亿立方米。2006 年,又在新成立的叶尔羌河中下游和玛纳斯河中上游2 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连队”为主题的200 个绿色小康连队建设工作。通过生态治理,改善了灌排条件,治理了盐碱土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绿色植被的覆盖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绿色生态屏障,使原来比较脆弱的荒漠生态转化为稳固的绿洲生态系统,促进了兵团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疆两大沙漠周边出现了“人进沙退”、城市崛起、绿洲绵延的可喜景象。

  二、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兵团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要求,兵团农业综合开发一手抓水利,一手抓土地,眼睛始终盯着世界农业科技先进水平,取得显著成效。现在,兵团在精准农业技术、田间作物生长及环境动态监测技术、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智能系统等新技术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土地是农业的基础。2003 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共在土地治理项目中安排科技推广资金1.1 亿元。截至2008 年,已建设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项目3 个,其中引进、示范和推广单项技术196 项( 个), 同时还结合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示范推广了204 项(个)单项技术。

  水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重点,大力试验、引进和开发节水灌溉技术。1996 年,兵团膜下滴灌节水技术首次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试验成功。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实施后,一般节水在45%以上,收到了均水、均苗、节水、省工、防灾、增地、增产、增收的功效,大幅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1997 年,兵团农业综合开发率先在项目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2400 亩;2000 年,又组织实施了干旱区万亩滴灌高新科技项目,开始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节水农业技术。截至2008 年,兵团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推广膜下滴灌节水面积163 万亩,占到兵团膜下滴灌节水面积的27%。其中,农一、二、五、七、八、十三师还利用数控技术实施智能化滴灌,有的师滴灌首部可管理棉田近万亩。以前,兵团的节水灌溉是向以色列学习,现在却超过以色列,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一是农田大面积应用滴灌技术规模世界第一;二是高效节水器材价格世界最低;三是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并实现了所有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兵团发展节水灌溉的做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2002 年,温家宝总理亲笔批示,高度评价兵团节水技术,要求在全国推广兵团的节水灌溉经验。

  三、把农业综合开发与农牧团场建设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农业综合开发是区域性开发,兵团一个团场或一个灌区就是一片绿洲,就是一个开发区域。兵团从成立之初,就把团场建设作为重点,“边建场、边开发、边生产”,在新疆两大沙漠周边建起了88 个农牧团场,在边境沿线建起了58个边境团场。2003 年以来,兵团贯彻国家农发办“集中资金,突出关键”的要求,按照兵团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重要部署,确定了33个中心团场进行重点建设,加大政策扶持,给予资金和项目上的倾斜,建设起了一批新型示范团场,为带动其他团场发展、促进兵团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2003-2008 年,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共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474 个,涉及13 个师的71 个团场。累计完成项目投资20.1 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76.48 万亩,建设优质高效农业种植基地6 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63个,由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5240 万公斤、粮食生产能力1194 万公斤、干鲜果1660万公斤、牛羊肉385 万公斤、鲜奶2744万公斤、加工转化农产品10038 万公斤;直接受益农户6 万户,受益农业人口20万人,带动团场职工年平均增加纯收入648 元,有力地推动了团场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把农业综合开发与兵团优势和适应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兵团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体制。这一体制具有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色突出、劳动者素质较高、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兵团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组织保证。在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兵团积极发挥和运用这种特殊组织体制优势,结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加强规划,科学组织,统一调配资源,突出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高起点、高标准、大规模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同时,兵团农业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兵团的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人均生产的农产品产量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 倍,但人均创造的增加值却比全国低24%。因此,兵团农业综合开发把产业化作为重要目标,按照“公司(市场)+ 团场(基地)+ 农户”的基本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棉花、甜菜、加工蕃茄、油料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区域集中布局,积极促进棉、粮油、甜菜三大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香梨、葡萄、红枣、哈密瓜、石榴、杏等特色林果业,重点扶持了一批与基地建设直接相关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一批“林成行、果满园”的规格化园艺区和“棚成片、畜满圈”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区,以及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区。目前,兵团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 家、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 多家,初步建成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提升了产品档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兵团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突出成绩,究其原因:一是得天时,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理念、决策、实施办法,非常符合兵团的实际,是发展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强大动力。二是得地利,新疆有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兵团有长期建设的100多个团场,幅员广阔,有丰富的开发潜力。三是人和,兵团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团精神,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

  今后一个时期,兵团将着力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是继续推进两手抓,即一手抓水利建设,一手抓土地治理。在抓好渠道防渗和节水灌溉的同时,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打造高产稳产农田,做到“藏粮于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棉花等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持。二是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支撑作用,有效提高科技贡献率。三是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把生产原料变成产品、变成商品,在提高农产品增加值的基础上,打造安全的食品产业链。

  总之,兵团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继续借党中央开发大西北的浩荡东风,抓住国家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开创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