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全国农发工作会议>大会发言
加速“三化”进程
推进黑龙江大粮仓建设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的区域。19882008 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4035 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80 多亿斤,20 年来推动全省粮食产量连续登上400500600700800亿斤五个大台阶。近年来,为建设黑龙江大粮仓,农业综合开发加速规模化、机械化和科技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连片开发、集约经营,提高规模化水平

  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是建设大粮仓的内在要求。为切实推进规模化开发,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采取了三项有力措施:

  一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在内涝严重的东部三江平原,推广以稻治涝模式,开发水田1100 万亩,占全省同期新增水田的70%;在干旱比较严重的西部松嫩平原,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建设高标准旱田1300 多万亩,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000 斤以上;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丘陵半丘陵地区,推广生态治理模式,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2 万亩;在西南部沙化地带,推广庄园治沙模式,泰来县项目区粮食产量比开发前增长5.4 倍。

  二是规模立项,连片开发。坚持治理面积不够万亩的不予立项,2003 年以来连片开发5 万亩以上的项目占开发面积的70% 以上。坚持对重点乡镇实行连续扶持,多数粮食主产县已形成整乡推进格局。坚持对全省三大水系的40 多个灌区进行治理,流域连片开发面积达到1400 多万亩。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目前全省已构筑起三个优质粮食产业带,即以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流域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以中西部干旱区为主的优质玉米产业带、以绥化市北部和黑河市为主的优质大豆产业带。

  三是高产优质,集约经营。2006 年以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集中资金,重点建设八大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区,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350 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 亿斤。庆安、北林、绥棱三县集中连片建设200 万亩优质粳稻示范区,以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和大棚育秧为重点,新增优质粳稻生产能力8.4亿斤,节水2 亿立方米。围绕建设八大示范区,全省重点扶持示范区内16 家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自建基地、与农户共建基地,从而使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

  二、立足省情、重点突破,提高机械化水平

  我省耕地面积大,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特别是大型机械有着强烈的需求。2004 年以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突出装备大型农业机械,加快机械化进程。重点采取了三种方式:

  一是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以村为单位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投入财政资金100 万元,吸引农民入股,实行股份制管理。通过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不但促进了增产增收,而且使“种田农民”变成“土地股民”,促进了土地流转,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2004 年以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共扶持组建农机合作社130 个,投入财政资金1.49 亿元,新增大中型机械910 台套,促进土地流转180 万亩,转移劳动力2 万多人。2008 年农机合作社增产粮食1.3 亿斤,增收1.04 亿元,人均增收670 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示范带动,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已发展到1216 个,大中型拖拉机总量达到48.2 万台,标准化作业面积达到4300 万亩。

  二是实行农民购置农机补贴机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农业综合开发对项目区农民以补贴形式推进农机具配套,解决了农民购置农机资金不足问题,扩大了购机规模。2004 年以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共投入购机补贴资金0.85 亿元,吸引地方、企业、农民投入1.63 亿元,购置大中型机械1686 台套,配套农机具2760 台套。

  三是引导企业入股合作装备大型农业机械。2007 年以来,我省公开招标选择有资金实力、有农机管理经验、实行现代管理制度的龙头企业入股大型农机合作社。全省组建规模经营土地10 万亩以上的大型农机合作社11 个。依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大型农机合作社于2008 年通过公开招标组建, 总投资3000 万元,其中农业综合开发投入2000 万元,企业投入700 万元,购置美国凯斯385 马力拖拉机等大中型机械69 台套,整地深度可达45 厘米,机耕能力达到50 万亩。

  三、抓住关键、创新机制,提高科技化水平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突出科技化,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

  一是园区建设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科技园区建设的目标是:省有农业科技园区,大项目区有科技示范园,新农村试点村有科技示范田,形成相对完整的科技体系。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建设的省农业科技园区,包括种植业创新区、畜牧业创新区、农业科技示范区三大功能区。园区建有3000 平方米的农业科技博览中心,2.1 万亩的种植园,共引进创新示范品种316 个, 引进创新技术40 项,完成一批国家重点课题,吸引各地农民前来参观学习20 万人次以上,成为推进全省农业科技进步的龙头。

  二是大棚育秧工程。近两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3 亿元,率先推广水稻大棚育秧技术,建设水稻育秧大棚 4.5万栋。在农业综合开发带动下,去冬今春全省多方筹措投入资金7 亿多元,新建育秧大棚10.3 万栋, 大棚育秧比例提高12 个百分点。此外,农业综合开发还在旱田区推广玉米大棚育秧移栽模式,全力打造吨粮田。

  三是麦豆轮作工程。我省北部地区由于大豆连续重迎茬(连续两季种同一作物,称为重茬;隔季种同一作物,称为迎茬)种植,导致病虫害加重,造成大豆产量和品质下降。为解决这一问题,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建立麦豆轮作示范区,合理轮作,以麦救豆,对示范区农民种植小麦给予良种、农机补贴,购置灌溉设备,支持搞好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对与种植户签订订单的龙头企业予以贷款贴息扶持。2008 年以来, 全省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4500 万元,建设10 个麦豆轮作示范区,面积达到15万亩。

  四是科技合作工程。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牵头,推动大型龙头企业、东北农业大学和省农业科技园区建立强强联合的“产学园”合作模式。各地农业综合开发县先后与29 所科研院所、64 个科技推广部门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做到每个开发项目都有主栽优良品种和主推栽培技术,都挂靠一个科研单位或院校。通过科技合作,全省专家深入项目区进行全程技术指导上万人次,2008 年全省项目区科技示范面积达到120 万亩,繁育高产、高效、抗逆性强新品种54 个, 推广高效种养技术46 项, 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农业综合开发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认真学习贯彻好回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谢部长的工作报告精神,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