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全国农发工作会议>大会发言
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江苏省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连续5 年保持了粮食持续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2008 年全省粮食总产635 亿斤,由全国第5 位上升为第4 位;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2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00亿元,由全国第6 位上升为第4 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57 元,连续5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我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规模开发,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

  近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按照“减少项目个数、扩大项目规模”的原则,实行集中投入、连片治理、规模开发,加强农业规模化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一是加强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在严格保护6606万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5 年累计建设高标准粮食生产基地498 万亩,亩均增产粮食100公斤以上,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5.3亿斤。二是加强规模化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围绕培育一乡(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推进规模化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蔬菜、经济林果、花卉苗木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5 年累计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373 万亩。三是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努力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的平台、种子种苗生产的基地、产业带动的载体,增强农业园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目前,全省已经建成70 个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

  二、推进产业开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坚持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为载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5年共立项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286 个,财政投资11.6 亿元,128 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获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积极扶持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扶持建设的高邮米业、兴化蔬菜、海安茧丝绸、沛县鸭业等4 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已集聚企业91 家,年销售收入达到78亿元。二是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和组织农民面向市场发展生产,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近两年全省共有106 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直接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句容市丁庄葡萄合作社、无锡阳山水蜜桃合作社、溧阳市天目湖白茶专业合作社等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农民合作组织。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拓展市场经营领域,促进农产品销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的沭阳花木大世界、扬州阿波罗花木市场、高淳县水产品批发市场等,成为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销售。

  三、实行科技开发,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整体效益

  根据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突出科技开发,强化科技创新,改进推广服务,放大科技的乘数效应,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档次和整体效益。一是集中使用科技经费。使用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科技推广经费必须制定推广工作方案,确保政策规定的科技经费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实行集中投入,为优良品种、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建设科技示范点。省级在土地治理项目中集中安排2% 3% 的财政资金,每年建设50 个左右省级科技示范点,支持区域性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积极推广科技成果。每年组织编制《农业综合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指南》,帮助项目建设单位与科技单位有效对接。土地治理项目每个项目区至少推广应用3 5 个新品种、新技术;每个产业化经营项目至少推广2 3 项新技术、新工艺;项目区每个行政村要有5 8 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 户要有1 个科技示范户。目前项目区农业科技贡献份额比非项目区平均高10 个百分点,开发效益明显提高。

  四、创新工作机制,增强农业综合开发活力

  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我省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方法,以创新促发展、求突破,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开发活力。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项目区集聚,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2004 年以来,全省已累计吸引118 亿元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允许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或规模经营大户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将工程建设、工程管护与项目实施主体的利益直接挂钩,有效提升了项目建设、工程管理和建后管护水平。二是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在项目选择上,全面推行公开选项,让更多的优质项目进入省级项目库,参与公平竞争。在项目建设上,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竞争性招投标,全面实行主要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在项目管理上,探索“先建后补”机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在项目工程建后管护上,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电灌站、机井、农田林网等及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确保已建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三是创新投资绩效评价机制。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进行审计检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效益专业调查,全面考核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绩效评价结果与投资指标分配、项目立项挂钩,提高项目资金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确保让更多的农民得益受惠。

  五、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水平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更大成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工作考核目标。省政府每年召开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或现场推进会议,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确保农业综合开发扎实有效推进。二是强化规划引导。按照全省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编制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规划,明确不同区域的开发重点,不断提高开发成效。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资金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优先安排保证。5 年来,全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56.6 亿元,相当于前15 年财政投入的总和。今年继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财政总投资达到17.8亿元,其中省级安排资金超过10 亿元。

  我们将深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为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