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栏目>农业综合开发杂志
农业现代化:怎么看 怎么干

★ 解希民

  “面对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如何以占世界10%左右的耕地、6.5%的水资源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出路只有一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让透支的资源环境休养生息。”

  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后,中央开始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之时,7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部署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

  那么,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问题究竟该怎么看?农业综合开发又该怎么干?我国农业离现代化有多远?有哪些可以尝试的现代化路径?记者为此采访了相关部门的领导及部分专家,带您问路农业现代化……

  一问:农业靠什么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必由之路

  这些年,我国“三农”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从统计数据来看,到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已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实现了“五连快”。但是,在一些“三农”问题研究专家看来,这让人喜忧参半,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积聚。

  一方面,农业水土资源偏紧、土壤退化面源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现象更为突出,同时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失衡现象更为突出,“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的资源产业分布难题共同摆上了城市乡村;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地板”效应、主要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同类产品的价格“天花板”现象共同挤压,而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力还有待强化提高。

  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一次论坛上就表达了对当前农业的担忧。在他看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农业的大考刚刚开始——

  价格是最明显的表现。几乎所有的大宗农产品都出现了价格倒挂的情况,也就是说,国内农产品的价格远远高于国际价格。比如进口的糖,尽管我国对配额以外的进口糖征收65%的关税,但算下来,进口的价格依然低于国内的价格。

  价格倒挂的直接影响是农产品库存的大量增加。韩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棉花的库存已达到1148万吨,占全球棉花库存量的60%,财政负担非常重。

  国家农发办主任卢贵敏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上则列出了新时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虽然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但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农业资源、环境污染已亮起了红灯,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残留、秸秆、畜禽粪便污染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加重,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农业政策重点一直着眼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对我国粮食持续增收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农业政策的两个核心,一是提高价格,二是增加补贴,目前都遇到了问题,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现在大宗农产品价格难以再提高,马上要到“天花板”,国内外价格倒挂已经呈现“封顶效应”;同时,农业生产补贴和价格补贴已接近约束黄线,对玉米、小麦、水稻等的生产补贴和价格支持已经接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黄箱”补贴上限。

  此外,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刚性抬升,农业劳动力价格、土地流转费、农机作业费等全面持续快速上升,加上新常态下财政投入难以持续大幅增加、补贴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等因素影响,再靠价格和补贴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空间已经非常狭小,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农产品价格和农业补贴这两个“天花板”在顶,生态环境和资源开发两道“紧箍咒”在身,农业靠什么持续稳定发展?答案是:别无他途,只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正如卢贵敏主任所言,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必由之路。“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卢贵敏主任表示。

  二问:农业现代化如何破局?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有数字显示,我国每公顷土地使用的化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不断加剧;每年农药用量约为180万吨,利用率却不到30%;每年使用的塑料薄膜约为240万吨,但能回收的不到140万吨。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当前最紧迫的就是大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我国的国情农情出发,当前农业发展转方式就是要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拼资源和物质投入转到依靠科技支撑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那么,如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下半年将沿着以下四条脉络行进——

  首先是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等,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对接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广主要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套作,实施马铃薯等主食加工提升行动,积极发展草食畜牧业。

  其次,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耕地保护,引导农户依法有序流转承包地,鼓励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延伸价值链。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争到2020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高农产品质量,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源头保障。

  受访专家认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而上述四项举措正是与之一脉相承的。下半年再次部署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意义非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小青认为,现代农业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要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要让那些透支的农业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一方面要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的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中央已经启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等试点工作,相信随着投入的逐步增加、认识的逐步深化,我国农业将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资源禀赋特点,科学确定主要农产品自给水平、生产优先和区域布局,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一方面,稳定粮食产量是前提。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要把最基本最重要的谷物、口粮保住,在这个前提下,要统筹兼顾棉油糖、“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要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实现更均衡更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提升粮食产能是根本。要坚持“一稳、两保”的基本要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特别是谷物播种面积,保护调动好农民务农种粮和主产区政府重农抓粮两个积极性。

  宋洪远同时认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耕地、水、草原、水域滩涂等保护力度,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加大治土治水治环境力度,降低农地开发利用强度,推广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净化、修复农产品产地生产环境。

  三问:农业综合开发该怎么干?

  科学定位 精准发力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综合开发该怎么干?

  对此,卢贵敏主任撰文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布局和具体任务与农业综合开发息息相关,要全面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要求,落实具体任务。在新“四化”同步发展中,要找准农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科学定位,精准发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独特作用,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与中央战略部署同心同向,与财政支农工作合缝合拍,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农业综合开发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坚持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开发”,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大力推进“绿色开发”,在助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大力推进“规模开发”,在支持适度规模经营上迈出新步伐;大力推进“效益开发”,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上取得新成效。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户均经营土地只有7亩多,在世界上属于超小规模。随着环境条件变化,小规模经营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农业要发展,必须突破经营规模小的限制。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农民群众的自觉选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综合开发该如何着力?对此,卢贵敏主任在文章中指出,按照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以连片治理土地为基础,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支撑,集中投入,综合施策,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农业、企业加农户、社会化服务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引导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的政策措施。要求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载体,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抓手,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考虑我国耕地、淡水、气候等资源条件,充分考虑国内农产品需求和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和供求格局变化,念好减、退、转、改、治、保“六字诀”,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对此,卢贵敏主任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着力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在优化布局、精准开发的同时,切实加大对项目区生态治理的投入,积极支持生态脆弱、资源过度开发的区域治理污染、恢复植被、涵养生态,加强项目区农田林网建设;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推进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发展生态农业。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构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对绿色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保护认证的扶持力度,打造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家农发办201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了五条实施举措,其中包括:进一步调整农业综合开发布局;积极推进高效节水措施推广应用;大力支持发展循环农业;加大生态综合治理力度;创新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投入机制。  

  【延伸阅读】

  何为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农业现代化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2.生产技术科学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源泉。3.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4.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手段。5.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6.农业发展可持续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财经报社)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