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图片报道

国家农发办邀请中科院李振声院士进行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帮助广大农发干部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的起源,激发农发干部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信心,8月2日上午,国家农发办党总支组织集中学习,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副院长、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奠基人李振声先生作“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回顾与展望”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由国家农发办党总支王光坤书记主持,办内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参加了学习。

  82岁高龄的李院士精神矍铄、饱含深情,他如数家珍地运用大量图片、数据,声情并茂地将农业综合开发创立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对未来的展望娓娓道来,并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大家深受教育和启发。

  讲座第一部分,李院士利用大量篇幅回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25年前创立农业综合开发的起因,即保障国家粮食供给的迫切需要。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生产进入恢复时期,通过提高单产和开垦荒地等手段,使粮食产量从1952年的约2000亿斤仅历时6年就翻了一番,达到1958年的约4000亿斤。在随后20年里,我国历经了3年自然灾害困难和10年文革浩劫等历史时期,粮食产量缓慢地实现了第二个2000亿斤增长,达到1978年的约6000亿斤。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农村改革带来的农业生产力爆发,我国仅用6年时间奇迹般地实现了又一个2000亿斤增产,到1984年时全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性的8164亿斤。但在接下来的1985-1987年,全国粮食总产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3年来不仅没有增产,反而累计减产了1042亿斤,而同期全国人口净增了5000万人,人粮矛盾不断加深。党中央为此忧心忡忡,急需找到打破粮食徘徊的突破口,这是当时农业面临的最突出的任务。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李院士接受中科院院长周光召的邀请,从陕西杨凌回到北京,担任中科院副院长,主管生物技术和农业生产。经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充分讨论和基层调研,中科院确定在河南省封丘县和山东省禹城实验站进行盐碱地治理试点。1987年10月4-6日,中科院封丘生态实验站邀请100多名专家实地考察了“万亩盐碱地治理示范方”。这里经过20多年的实验,粮食平均亩产达到1000斤,而其他县区的粮食平均亩产只有400斤,不到示范方的一半。科研工作者和当地群众还摸索出了沙荒地、涝洼地的治理经验,用一句话形象地概括起来就是“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桥涵闸配套,旱能灌、涝能排”。按照这些治理经验,封丘县往年“春天白茫茫,秋季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的景象得到了彻底扭转,全县也由以前的每年吃国家返销粮7000万斤变为当年净输出商品粮1.3亿斤。这些活生生的实例和确凿的数据促使中科院下定决心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开展黄淮海中低产田综合治理的建议”,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井灌渠排,渠灌渠排”为代表的中低产田治理措施。1988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题了为“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将揭序幕”的报道,“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由此得名,这也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前身。同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考察禹城项目区,对项目给予了这样的评价“这里取得的成绩对整个黄淮海平原开发,乃至对全国农业的发展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陈俊生同志也由衷地发出“沙地变绿洲,科技促丰收”的感慨。这些典型经验的创造无不得益于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是用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滋养了盐碱地改良这朵农业科技的奇葩,也为其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1988年,国务院以《国务院关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增加农业资金投入的通知》(国发[1988]80号)形式宣告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诞生和中央土地开发建设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成立。次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管理领导小组两个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89]45号)又进一步明确了基金的来源、分配、使用原则和范围、管理措施等,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框架初步建立。经过最初6年的开发建设,当时的5个开发省共实现粮食增产504.8亿斤,全国实现了粮食总产从8000亿斤上升到9000亿斤的规划蓝图。

  谈到这段历史,李院士动容地对大家说,中国科学院治理沙荒、涝洼、盐碱地的科技人员,长年累月地在荒郊野外的沙滩上、鱼池旁、盐碱窝建房为家,辛苦工作和实验,无不令人感叹敬佩。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黄淮海精神”。只有走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深入实际,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才能把规划从纸上落到实际;再好的农业技术,只有得到群众和地方政府的认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也应该倡导和坚持这种“黄淮海精神”。

  讲座的第二部分,李振声院士向大家介绍了中科院“渤海粮仓”计划的预研与实施情况。该计划将在环渤海平原的山东、河北省的60个低海拔县的5000万亩土地上,利用科学家经历20年研究成果,结合地方群众自我创造的传统技术治理盐碱地,使这些沿海低平原、增产潜力大的耕地焕发活力。同时,着重介绍了中科院近年来在山东省无棣县开展盐碱地治理试验示范的具体情况,希望能继续与农业综合开发合作,再创盐碱地综合治理的新篇章。

  专题讲座结束前,国家农发办党总支书记王光坤同志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李老的讲座非常精彩、感人,听后深受教育和启发。李老通过专题讲座和大家分享了黄淮海平原盐碱地改良的治理过程,让同志们领略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黄淮海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二是协作攻关的团队精神,三是深入实际的务实精神,四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李院士提出的宝贵的“黄淮海精神”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依靠科技、推广科技”的要求,对搞好国家农发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我们做好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