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领导讲话
卢贵敏: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宣传工作 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宣传工作

  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卢 贵 敏

  (2014年11月27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很高兴聚集一堂,在石家庄市召开全国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暨宣传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现场观摩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讨论如何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总结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成效,安排部署下一步的宣传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

  当前,全球已进入信息社会,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浪潮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新成果大量涌现,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布局,把提升信息化水平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组成部分。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形势所迫,更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开发效益的必然要求,不仅有利当前,更有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突破传统模式,推进科学开发的必然要求。农业综合开发至今已经走过27个年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从1988年的5.6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60.71亿元,全国累计投入农发资金694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649.44亿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7亿多亩;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约1092亿公斤,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目前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在全部财政支农资金中的比重还比较低,与农民群众的需求差距还比较大;其他相关涉农部门与农业综合开发同质化竞争加剧,并且有的资金投入标准和规模还更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置身于百舸争流的大环境,农业综合开发如果墨守陈规、止步不前,就难免会被超越甚至会有边缘化和被淘汰的风险。因此,农业综合开发必须加快包括管理方式变革在内的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打造先进、便捷、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施管理上的自我革命,推动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信息化管理的转型升级,以此为突破口,为农业综合开发打开新的发展局面奠定基础。

  2.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强化管理效能,提升开发效益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把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建立起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三专管理制、综合因素分配制”、项目建设“法人制、公示制、监理制、工程招投标制”等一整套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将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并进行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农发资金取得较好的投入效益,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是资金投入大幅提升,项目数量成倍增加,管理的繁重性、复杂性、艰巨性显著加大。二是项目建设点多面广,周期长、环节多、监控难,管理手臂急需延长。三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日益提升,各方面的监督越来越严格,对农发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局面下,如果农业综合开发继续沿用“一张纸、一支笔、一双手”的传统管理模式,继续固有管理方式,不仅会顾此失彼,也难以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益。置身于信息化时代,农业生产和管理领域的信息化技术新成果大量涌现,推动和引领着生产方式与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农业综合开发不仅不能置身于外,更要主动适应、更好融入信息化发展浪潮,坚持以管理的信息化推动开发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打造业务流程全覆盖、上下贯通、先进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升决策水平和管理效能。

  3.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的必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作出了战略部署。各级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坚持依法、科学、规范开发。近期,财政部党组决定建立并正在抓紧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五个内部控制方法之一,就有信息系统管理控制,即通过财政信息化加强内部控制,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控制措施等嵌入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纵因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性强,社会各界和农民群众关注度高,既管资金,又管项目,推进依法、科学、规范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确保资金、项目、干部安全尤为重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项目资金内控管理,不仅详细记录每一个建设项目、每一笔财政资金的运行状态,强化对资金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实现公开透明、阳光开发,还可以通过流程设计和软件功能,厘清各层级、各环节责任,及时准确发现运行薄弱环节,控制人工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有效防范人为风险和运行风险。

  (二)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面临有利条件。

  一是财政部党组对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要求。财政部党组将信息化工作作为财政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研究制定了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对信息化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安排部署,对各司局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以“顺藤结瓜”为基本思路的建设构想和框架体系,要求从新时期财政改革发展全局考虑,构建覆盖全部流程的完整业务生产系统,建立统一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集中管理基础平台,进一步夯实现代财政管理基础,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目前,部里正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支撑平台、业务应用系统、标准规范体系等正在建设完善之中,要求到2015年11月,初步建成业务应用系统体系。这些都为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提供了保障。部信息中心和有关省市财政信息中心对包括农发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了巨大力量,具有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和相对成熟的建设模式,能够对农发信息化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初具框架,奠定了一定基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自2010年启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以来,按照“三步走”的整体安排组织实施,一是构建覆盖全国的网络系统平台,确保计划、统计等国家农发办日常业务工作上线,实现数据录入、分析汇总、报表形成的网络化运行;二是上线运行开发县管理、项目库管理、监督检查、资金决算等功能,开发农发财务管理功能模块以实现标准化财务管理,上级农发机构可以实时查询下级农发机构资金财务状况;三是拓展系统功能,结合省级农发机构业务需求和新的技术应用,将系统完善成为全层级、全业务的系统平台。截至目前,第一步已完成,第二步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开发完毕,并在部分省份试行,其它建设内容已完成。从实际运行情况看,项目计划上报、资金项目统计等功能模块使用较好,相关业务初步实现了网络化运行,发挥了辅助管理作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网络系统平台基本搭建,信息化管理具备了一定基础。

  三是一些省份积极探索信息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河北、湖南、宁夏、山东等地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开发出省级管理信息系统并上线运行,在开展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这些系统各具特色和优势,为省级管理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的借鉴。这次会上河北省还要就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化管理情况作介绍和演示。河北省农发办将信息化管理列为“一号工程”,按照“纵向管到底,横向全覆盖,运行能分析,即时能监控”的总要求,以问题为导向,自主研发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省推广运行,在规范运行、提质增效、源头防腐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以上为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和深入实施提供了支撑、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信息系统建设是国家农发办交办的工作,系统建成、软件运行了就大功告成,缺乏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有的认为信息化主要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仅仅是摆脱手工劳动的电子工具,作用有限,可有可无。

  二是系统功能覆盖不全面。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还未能全面覆盖农发业务流程。在省级管理层面上,当初设想是各省在完成国家农发办项目资金管理工作“规定动作”基础上,可以以此为平台,根据本省需求进一步拓展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省级农发机构未能进一步细化强化省级管理模块,整个系统建设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与打造全层级全业务平台的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三是系统作用未有效发挥。系统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目前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的有开发县管理、项目库、资金决算、检查验收、计划统计、数据报表统计分析等模块,但真正用起来的只有计划统计和数据报表分析模块,其他功能模块并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这可能与系统功能设计的实用性有关,但也离不开各地主动跟进,真正在工作中应用,在应用中完善。国家农发办各处在提出业务管理需求,带头推进系统使用推广上也有待加强。

  四是碎片化问题突出。当前,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国家、省级多系统并行的局面,重复建设,功能重叠、基础数据无法互通共享等问题比较突出,加大了基层数据录入和系统维护工作量,不仅不符合财政部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也不利于全国农发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有序推进。

  此外,国家农发办和地方之间的文件传送目前仍主要通过传统邮寄方式,时效性、经济性较差,办公自动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总体设想。

  为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财政部《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立足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管理需要,梳理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基本业务流程,有效整合国家、省级现有系统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统一管理、分级实施、互联共享的全国性、全层级、全业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农发项目区域规划、申报立项、审核评审、建设监控、验收管护、资金运行、财务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业务工作的网络化运行,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生产领域延伸,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传统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带来的思维惯性,决定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

  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农发机构要进一步提升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来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加快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信息化建设任务繁重,要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把手要亲自抓,带头用。

  二要集思广益,科学规划。要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集思广益,做好顶层设计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既立足当前实际,又着眼长远需要;既能严格落实部里要求,又能体现农发特色;既能保证国家农发办统一管理,又能确保各级农发机构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拓展功能设计,提升管理水平。

  三要集中力量,技术攻坚。会后,要抓紧研究制定总体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抽调业务骨干、技术人员做好需求梳理、技术研发工作,尽快建设,早日实施。

  四要稳步推进,力求实效。要根据工作进展确定阶段性工作节点,时间服从质量,成熟一步、推进一步,统筹有序开展各项建设任务,确保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挥效益。

  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农业综合开发影响力

  (一)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国家农发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谋划和推进宣传工作,广泛运用简报、报刊、电视、网络、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部党组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及时发布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制度、管理办法及工作要求,认真总结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效经验和典型事迹,唱响了主旋律,取得了新成绩。各地农发机构也立足地方实际,认真做好信息编写和报送工作,主动联系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开展宣传,策划组织了一系列重点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影响力。

  1.简报和信息报送工作卓有成效。

  组织做好重要信息报送、《简报》和《情况反映》编报、电子政务信息发布等工作,加大部内外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共编发《情况反映》和《简报》11期,报送司局动态17期,整理上报约稿信息11期,在财政部内外网平台发布信息180余条,在部微信平台发布12条,其中多条在财政部外网主页播发,取得了较好效果。2014年《简报》第2期、第4期分别获得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

  2.服务大局和业务成效宣传常抓不懈。

  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新时期党的思想理论指导推动农发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宣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确方向奠定基础。

  进一步加强与中央主流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共同进行主题策划,扩大声音,彰显成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晚间新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财经报》都对农发工作进行了报道。例如,年初联系并组织新华社、《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财经报》等中央级媒体,先后深入到河北等地,围绕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战略思路调整开展系列专题宣传,相继刊发了7篇专题稿件。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财经报》刊发两会特刊《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满中国粮—我国农业综合开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综述》,全面回顾、生动展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在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粮食“十连增”中的重要贡献。今年3月份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期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财经报等媒体都对会议精神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及时报道,扩大了会议影响力。配合新华社参编部清样室做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专题调研工作,《国内动态清样》连续刊发4篇农发专题调研文章。

  3.改革举措和创新试点宣传重点突出。

  今年以来,全国农发系统主动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试点和取得成效,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系列重点宣传,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的合奏曲,引领了新的开发方向。例如,5、6月间,《农民日报》头版刊发《财政资金更多投向合作社 农业综合开发向农民“移权”》,《中国财经报》相继刊发《多元化投入机制助力农业综合开发》、《让新型经营主体唱“主角”》,《农业大省的“第二次飞跃”—安徽省推进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纪实》、《中央财政安排57.8亿元农发资金推进农业产业化》等重点报道,对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等创新举措和成效进行了集中报道。9月,《中国财经报》分别以《中原大地旱年再谱丰收曲》和《助推现代农业上台阶》为题,报道了河南省在利用亚行贷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的亮点工作。中央电视台以中国第十八届农产品交易会为背景,对近年来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成果给予了重点宣传报道。10月,《人民日报》刊发《秸秆变饰物 远销海内外》,对江苏省射阳县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当地农民建立秸秆草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报道。11月,《农民日报》头版刊登了《制种基地成为良种供给大本营》,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良种繁育与加工基地部门项目进行了综述报道。

  4.合力办好《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是我们农发系统自己的杂志,是农业综合开发宣传的重要阵地,得到了各级农发机构的关心与支持。今年1-10月份,杂志共收到各地来稿1349篇,刊发325篇。编辑部坚持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办刊质量。一是抓投稿,将杂志来稿情况与工作考核挂钩,组织评选先进通联站和先进个人,不断提高各地投稿积极性。二是抓编稿,与文章作者加强联系与沟通,对每一篇稿件认真审核和修改。三是抓版面,定期对杂志栏目进行调整,先后增设“群众路线教育、队伍建设、示范园区、农发硕果、八方评说”等栏目,丰富文章题材,提高杂志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及时反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措施、制度办法、调研思考及各地工作动态、经验做法、典型事迹,较好地发挥了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宣传平台作用,成为了广大农发干部学习农业、农发知识,提升工作能力的好帮手。

  5.宣传活动和宣传形式丰富多彩。

  除广泛运用简报、媒体、网络进行宣传外,各级农发机构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国家农发办按照部内统一安排,组织开展“农发人、农发事”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各地摄影作品1336件,全面系统、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惠及民生的新成效、改革创新的新举措和科学发展的新成就,经汇总筛选,共有40余幅作品入选财政部在陕西杨凌举办的“财政人、财政事”第二届摄影作品展,得到了财政部相关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内蒙古农发办通联站把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组织通讯员开展丰富多彩的采风活动;安徽省农发办和四川省农发办精心录制了《璀璨明珠耀江淮》、《破冰探路,曙光构筑生态梦》宣传片等,都取得了较好效果。

  同时,各地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推动宣传信息工作更好开展。例如,河北省在信息宣传工作考核中,引入“好信息、好新闻”评选,引导各地进一步重视文稿质量,全省宣传稿件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好局面;山东省在信息宣传考核上采取更有力度的奖惩激励措施,呈现了良好的工作势头;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湖北、浙江、江西、重庆、贵州等省市对宣传信息工作常抓不懈,积极谋划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推动宣传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还存在思想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大、信息报送不及时、工作开展不平衡等问题,农业综合开发的声音总体偏弱,影响力还不够大。

  (二)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推进依法科学开发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提出,农业综合开发要进一步创新机制、优化布局、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效益。新一届财政部党组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与此同时,国家财政支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扶持渠道和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相关涉农部门支农措施呈现同质化的竞争态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综合开发要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赋予的要求和使命,继续发挥综合开发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中有所作为,不仅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形势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强化管理,更需要借助行之有效的宣传,把内宣和外宣、对上宣传和对外宣传、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新闻宣传和信息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把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主要成效和亮点工作充分展示出去,使社会各界能够更深了解、更多理解、更好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使各级农发系统近2万名农发干部能够及时知晓、更好理解、凝心聚力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因此,我们要站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宣传工作,像重视其他业务工作一样,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做到两促进、两提高。

  (三)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

  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工作,突出宣传重点,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了解、理解和支持,为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更好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形势任务宣传。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党中央、国务院及财政部党组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指示精神。二是政策业务宣传。及时宣传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管理政策、制度规定以及在各地的贯彻实施情况,农业综合开发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成效等。三是改革创新宣传。重点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在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方面的重点举措和取得成效,包括优化农业综合开发布局,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推动两类项目有机结合,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民增收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取得成效。四是典型事迹宣传。集中宣传各地农发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惠农、奉献、创新”农发精神和农发干部“服务大局、心系三农、求真务实、拼搏进取”的优秀品质,塑造提升农业综合开发良好形象。

  (四)2015年农业综合开发宣传工作的重点措施。

  1.上下联动,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把握关键宣传节点,中央和地方联动,在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围绕农发工作重要领域,统一策划组织,分阶段开展集中宣传。第一阶段,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如何贯彻中央精神开展集中宣传。第二阶段,在全国“两会”或全国春耕生产会议前后,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开展集中宣传。第三阶段,根据各地试点建设情况,在年中适当时机,围绕农业综合开发试点成效,推进管理创新等方面开展集中宣传。第四阶段,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年度工作成效等方面开展集中宣传。同时,通过组织专题调研、现场会、研讨会、笔会或征文、摄影展等形式,不定期开展联动宣传活动。

  2.突出重点,加强重要媒体宣传。围绕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工作和改革创新取得的成效,邀请各级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农发项目区,开展集中宣传,彰显成效、扩大影响。要立足农发工作实际,加强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和专题策划,力争播出一批有分量的节目,刊发一批有分量的稿件。各地要与《中国财经报》、《中国财政》等系统内媒体加强联系,立足农业综合开发优势和特点,聚焦改革创新举措,加大供稿宣传力度,争取实现业务宣传常态化。

  3.畅通渠道,搞好重要信息报送。进一步加强对各地信息上报、编发和考核管理,创建全国农业综合开发重要信息微信发布平台。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重要信息报送,及时反映工作动态和成效亮点。一是将本地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报送国家农发办,择优在《简报》、《情况反映》上刊发或在微信平台、门户网站发布。二是将本地农发特色做法和取得成效,通过各地财政厅《财政信息专报》及时报送财政部办公厅,充分反映农发工作成效。三是围绕本地“三农”中心工作,积极向本地党委、政府办公厅等报送信息,扩大农发工作的影响力。

  4.体现特色,提升杂志质量水准。把《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作为基础宣传平台,进一步体现农发特色,提高办刊水平。一要突出宣传重点。把开发思路和政策调整、改革举措和经验交流、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等作为宣传重点,进一步明确办刊宗旨、刊发标准等。二要围绕农发中心工作,开辟政策研究园地,继续采取基层采风、研讨座谈、专题报道等形式开展工作研究和集中宣传。三要继续组织对2014年度先进通联站、优秀通讯员和优秀文章的评选活动,建立各地来稿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加大约稿组稿力度,提高各地投稿积极性。要做好杂志的征订发行工作,进一步提高杂志的影响力。

  5.加强领导,保障宣传工作更好开展。各级农发机构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充实宣传力量,保障宣传工作经费,为宣传人员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研究制定印发《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工作考核办法》,定期通报各省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将各地信息宣传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工作质量因素纳入对各省的绩效评价。综合处室要切实发挥好牵头组织作用,主动谋划,加强与外部媒体的对接和联系。各业务处室要及时总结工作,梳理情况,挖掘亮点,积累素材,更多参与宣传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宣传人员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会议研讨、采风笔会、调研采访等形式,加强上下互动,共同策划选题,开展联合宣传,进一步提高信息写作和新闻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群策群力,推动农业综合开发迈上新台阶

  国家农发办在年终召开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建设和宣传工作。同时,借此机会也想听一听大家对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理清思路、凝聚共识,为下一步更好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前面谈到,农业综合开发有辉煌的过去,应该说在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上,立过功劳,对这项事业我们的确应有自豪感。这几个月,我在听取部分省份主任介绍工作情况和开展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反映,以前农业综合开发在农业专项中一枝独秀,现在各个专项增长非常快,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量占的比重已经非常小;以前农业综合开发是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绝对主力,现在有的专项资金量和投资标准已经超过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降低了。言谈中有一种忧患感、危机感。

  新的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怎么定位,怎么突破,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做一些开拓性工作,迫切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座各位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要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要勤于思考,善于谋划,敢于开拓,精于落实,努力做到服务大局有作为,开拓创新谋发展,让农业综合开发的旗帜继续高高飘扬。

  一要着眼全局,谋划农业综合开发。新形势下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既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认真贯彻中央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国情、省情,深入研究,真正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放在全国及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大局中去考虑,合理制定目标任务,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中央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

  二要明确定位,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应尽快理清思路、统一思想、鼓舞干劲,解决好工作着力点、资金投向、政策目标、怎么保证目标实现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来统筹谋划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上汪洋副总理跟我们讲的第一条任务,也是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立身之本、首要之务、兴办之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此基础上,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效益。

  三要更新观念,提升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要有大的发展,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胆进行改革创新,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发挥综合优势,探索两类项目结合新途径。应积极探索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相结合的新路子,统筹安排两类项目,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集成效应。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加快打造本区域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二是简政放权,责权结合。进一步明确各级农发机构职责,做到责任和权力相统一,简化项目管理程序。在符合总体定位和要求的大框架下,允许各省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三是创新机制,提升效益。研究新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完善管护机制,确保项目长期发挥作用;探索竞争性分配等方式,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得到更多支持。四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守好防线,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

  同志们,当前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正处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做好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和宣传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希望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并以此为抓手,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