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经验交流

黑龙江省构筑大格局 开展大服务

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大发展


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公室

   

如何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的作用,使其更好更快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大发展服务,是新时期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科学化、精细化面临的一项新课题。近年来,我省从服务“三农”的大局出发,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统计服务水平为目标,不断夯实基础,完善措施,构筑大统计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提供统计分析调研服务,统计分析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报告不再局限于对统计数据的一般性描述,而是能够对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和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做出前瞻性的预测判断,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为各级加强宏观调控与决策、指导服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连续多年受到国家农发办的表彰与奖励。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计网络全覆盖,构筑大统计体系。

做好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首要是构建统计架构,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展开工作。为此,我们不断调整和完善统计体系,为大统计构筑的大网络,力求做到全覆盖、广延伸、快回馈。

(一)构筑五级纵向组织体系

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初期,我省就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统计网络体系,这种组织体系延续了10多年,这种组织体系下存在统计人员少、设备落后,主要以手工统计为主,人员多数为兼职等问题,直到2005年,随着农业综合开发事业的不断壮大,我们进一步强化统计工作,只要资金和项目工作触及到哪里,统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统计人员就出现在哪里。进而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并且省、市、县设置专职统计人员,乡、村两级设置统计调查员,构筑了五级组织统计体系。

(二)构筑“三位一体”横向审核体系

建立横向的统计调查体系,也是做好统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把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纳入统计网络体系,改变统计初期的以报账和项目竣工验收单为主的“结算”统计模式变为“动态”统计模式,采取定期沟通、重点调查、情况汇报等形式较清晰地摸清了资金的拨付进度、项目实施进展等实时情况。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提供数据,相互协调,最后把三个单位审核认定的数据上报,做到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构筑专职报送立体传输体系

统计数据及时报送,是做好统计工作的保证。我省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统计工作都配有专职人员,实现了统计组织机构落实、网络健全,人员到位。由于统计工作具有连续性、时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要时时抓,及时地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因此,我们在统计工作时间安排上,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实行月报、季报、年报、半年分析、年终总结和不定期专项调查,自上而下层层布置,自下而上级级反馈,绝不允许漏报、误报。我们还通过简报的方式,及时通报各地、各项目区的统计工作情况。

二、统计内容宽领域,扩展统计内涵

农业综合开发涉及行业多,覆盖统计内容广。我们根据这一特点,不局限于项目本身,而是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进行统计,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开发事业的发展。

(一)把统计内容作为规划的先导

多年来,我省统计工作扎实开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这为我省制定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规划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在统计内容上,我们着眼于全省大局,突出项目区界限,深入调查了全省土地、水利、农机以及水稻、玉米、大豆、奶牛、生猪等十大优势产业情况,为宏观规划服务。2010年我省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中低产田改造和龙头企业情况调查,并根据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依此确定了新的项目库。共确定农业开发项目1140个,其中土地治理项目548个,产业化经营项目613个,为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健康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2009年,全省提出制定“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时,把改造中低产田工程作为规划的一部分,由省农发办单独完成。我们把近些年来关于中低产田现状及改造情况,及时充实到报告中,并有针对性提供了推进措施,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把统计内容作为立项的帮手

科学立项是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作用的关键。要做到科学立项,必须深入了解项目区以及项目单位的基础情况。我们坚持统计先行,要求拟立项单位必须提供经济状况、生产情况和效益情况,把这些数据作为立项的参考指标。2011年,为了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到刀刃上,保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实施,我们对产粮大县和粮食主产区进行了重点调查,完成统计报表2852张,确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的产粮大县55个,为正确引导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申报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统计内容作为决策的参考

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是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统计方面力争全面、准确、及时地统计农业综合开发涉及的内容,多方面整理资料,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近年来,我们采取答卷、座谈走访农户、下发表格等多种调查方式对我省的农业数据进行统计调查,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整理农业开发统计资料。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至2011年下发农业开发统计调查问卷5489 份,设计专项调查表格16种。座谈走访农业开发企业1089家,走访项目区农户3907户,既了解和掌握了农业开发统计的第一手材料,又纠正了以往农业开发统计数据不准确的误差。在推进农田节水灌溉方面,我们根据全省水资源分布特点、气候条件以及环境情况,形成统计分析报告《因地制宜发展我省旱作农业》,提出不同地区采取不同节水方式的建议,被省政府采纳。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上,我们重点统计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对325家省级龙头企业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的报告,重点扶持涉及十大优势产业的56家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作为落实贴息项目的重点予以扶持。

三、统计方式多样化,提升统计质量

完善统计方式,是提升统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我们坚持以实际需要为前提,不断探索统计的新方式,逐步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一)全面调查,掌握基础数据。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掌握全省项目的情况,我们要求基层统计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到项目实施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工作中去,尽可能地多掌握基础数据。在项目实施的前期,要调查项目区的基本情况,如现有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劳动力、耕地的基础设施情况,人均收入和立项前的效益情况等;在项目实施中期除了要调查项目的进度情况,工程的完成情况等,还要掌握项目区的亩投入情况;项目建成后要全面统计各项资金、措施、效益的完成情况,并形成单个项目的统计分析报告。在多年的统计中,我省对基础数据的统计做到了规范、准确,为项目的评估、考核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二)分类调查,提供重要数据。分类指导、分类推进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重要方法。为此,我省从统计工作入手,采取分类调查方式,满足分类指导的要求。2005年以来,我们有计划、分步骤地分类调查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为有针对性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2007年,我们完成了10个调研,对全省水稻、玉米、大豆、奶牛、肉牛、生猪、蔬菜、马铃薯、亚麻、特色产业开展了调查,形成了10个专题报告,理清了各个行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明确了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推进措施,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随后,我们针对全省农机合作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在全省首次提出组建农农机合作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典型调查,提供决策数据。多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也培养和涌现了一些典型,引领着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大发展,为推进先进,靠典型引路,我们每年都有针对性地进行典型调查,以点代面,分析典型项目、典型做法、典型经验,为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样板。2006年我们深入调查了安达丰桥农机合作社情况,通过合作前后,农民收入情况对比,得出合作化、规模化、组织化是未来农业的的发展方向。

四、营造氛围,强化统计地位

统计工作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不是或有或无的,而是不断强化的,并着力做好的,我们从营造统计氛围入手,强化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不断强化统计工作地位。

(一)优化统计工作环境。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我省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我省每年年初都下发《黑龙江省农业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把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纳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把它与财务和项目工作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大事来抓,同时有专门的领导主抓此项工作。并且建立了奖惩机制,把统计工作作为评选先进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优化工作条件。我省要求各地为统计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办公环境,配备质量好的电脑等配套设备,在经费、交通工具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统计人员下基层调查和统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相关数据。

(三)优化人员素质。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一到两次统计培训班,请专业老师授课。2011年7月,我省在牡丹江举办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统计班,培训统计人员187人次。通过培训统计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