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经验交流

河北省创新机制 科学管理

全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


  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在国家农发办大力支持下,近两年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很大进步,国家投入规模也实现连续大幅增长。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坚持把加强资金管理落实到农发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为贯穿全部工作的主线,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强监督、促提高,重创新、增活力”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全面实施科学管理,突出做好“三篇文章”,有力保证了农发资金的规范管理、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

  一、抓基层、打基础,着力做好“规范”文章

  2009底国家审计署对我省农发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审计,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管理使用每一笔农发资金,确保经得起查、经得起验、经得起审,农发事业才能始终沿着健康和可持续的轨道发展。为深刻汲取教训,我们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入手,重点抓了四个到位: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及时确立“工作求规范、管理重创新、队伍建设争一流”总体要求,召开全省警示教育大会,组织开展“查漏洞、求规范,强作风、促提高”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农发干部读书班,以及向各市、县农发办主任发出公开信等措施,使全省农发干部规范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是能力提高到位。针对基层农发资金管理人员掌握政策不深不透的短板,多次组织开展专项培训,特别是去8月份,我们分两期对全省市、县两级管理骨干近900人进行了全员培训,普及资金管理知识,讲解政策制度,澄清模糊认识,培训范围之广、培训内容之系统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在基层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三是制度建设到位。对系统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完善,科学设计管理流程,研究出台了河北省农发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农发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细则、农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等三个管理办法,并专门制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责任书》、《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保证书》、《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承诺书》“三书”制度,基础台账登记制度,以及将农发资金纳入当地乡镇财政所监管等一系列新管理制度,构建起一整套涵盖资金运行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

  四是检查指导到位。认真组织资金管理“规范年”活动,针对以往验收、检查中发现的常见和多发问题,指导基层认真进行整改,并采取县级自查、设区市互查、省级抽查的方式,对各县资金管理工作和财务账目进拉网式检查,确保真正整改到位。同时,注重将查资金与查项目结合起来,去年我们结合项目建设“质量”年活动的开展,对全省2009年以来的所有土地治理项目全部进行了一次事前不打招呼的暗访检查,凡是建设质量不高的项目,一律进行资金延伸检查,在全省各地引起强烈震动。此外,我们还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组织全系统开展调查研究和献计献策活动,共搜集有关加强资金管理的调查报告80多份、合理化建议300多条,对规范全省农发资金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强监督、促提高,着力做好“安全”文章

  确保资金安全,是确保项目安全、干部安全的重要前提。着眼资金安全,我们把强化监督作为重要举措,突出抓了四个保证: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保证。为从源头上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制约的原则,在省市两级农发办内部增设了监督评价机构,专司资金和项目的评价职能,改变了以往项目处既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还当裁判员的做法,形成了资金分配、项目预算、项目评审、项目执行、项目监督评价相互制衡的新的管理体制。

  二是依托信息系统保证。通过开发建设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在省市县建立起三级项目库。目前,全省所有农发项目的申报、审核、优选、评审均已在网上进行,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真正实现了常年报项目、常年选项目,并通过采取“凡是不入库项目一律不予立项”、公开项目优选过程和标注项目地理坐标、设立“黑名单”等措施,有效防止了暗箱操作和人为干扰,避免了项目重复申报和虚假申报,使资金分配的结果更公平、选定项目的质量更高。此外,农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还实现了对农发资金支出进度的网上即时监管,确保了资金早拨付、项目早建设、群众早受益。去年925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以我省工作为例,对国家农发办提前下拨农发资金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三是借助中介审计保证。为改变农发项目自选、自定、自验的传统做法,借鉴国家农发办综合检查的做法,积极探索组织中介机构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审计,研究制定了中介机构验收审计办法和复验考核办法,并对2010年项目试行审计,取得较好成效。在总结验收工作时,大家普遍反映,中介机构验收形成的审计报告更加专业,披露的问题更加深刻,验收的结果更加客观,切实起到了“第三只眼”监督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

  四是严格落实奖惩保证。高度重视各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在2011年资金安排中,我们对审计署审计发现问题较为严重的2个县实行了暂停、1个县实行了零资金规模,对工作评比相对落后的17个县实行了修整;在2012年资金安排中,又对检查结果处于末位的16个县,土地治理项目安排最低投资,取消其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资格。

  三、重创新、增活力,着力做好“高效”文章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实行公共财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农发资金真正管好的重要标志。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把机制创新作为有效途径,重点抓了六项创新:

  一是优化资金投入方式。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将农发资金和项目集中向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倾斜,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针对河北实际,我们提出突出支持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打造,连续两年投向粮食核心区资金达到总资金的70%以上,同时将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全部落实到县,并集中90%以上的科技推广费在全省公开竞争征集项目,有效增强了项目的科技支撑;突出支持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将产业化经营资金向省政府重点扶持的畜牧、蔬菜、果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主导产业倾斜,特别是2011年在国家农发办大力支持下,在环京津周围集中建设了一批设施蔬菜项目,对保障京津“菜篮子”供应和提升我省蔬菜产业综合竞争力起到了有力地促进作用,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突出支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明确了“减地下、推节水、增地上、借空中”的投资思路,要求农田水利工程投资必须达到项目总投资的60%以上,并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咸淡混浇、膜下滴灌等节水措施,有效增强了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支持环首都、太行山山前平原和冀中南平原三大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全省工作开展。

  二是创新资金分配办法。重新修订了《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分配办法》,实行综合因素分配与竞争立项分配相结合的办法科学分配资金,确保农发资金花在最有效的地方,花在最见效的环节。2011年,全省各项考核名列前茅的县年度财政资金投入规模达到3000万元以上,考核成绩靠后的县年度财政资金只有三四百万元,真正达到了“让干的好的快点干,让不会干的学会干,让不愿干或干的不好的看着干”的效果。

  三是推行项目竞争立项。拿出土地治理项目存量资金的40%和全部增量资金以及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财政补助资金,在全省实行竞争立项,真正将资金向基础条件好、工作质量优、开发效益高的地方倾斜,有效破除部分市、县存有的“进了开发县就有项目干、就能吃大锅饭”的思想认识,树立了重视资金管理和项目质量的鲜明工作导向。

  四是试编农发项目预算。经过近两年的积极探索,我省制定印发了《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明确了项目预算编制办法、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标准、物料消耗定额、基准价格和承包商取费标准,组织各市县试编了2012年项目预算,通过审核发现并纠正一些地方资金安排粗放、细化不到位、支出畸高畸低的问题。项目预算的编制,不仅为项目建设、项目监理、项目验收奠定了基础,而且有效防止了高估投资、形成资金浪费,或者低估投资、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的问题,提高了项目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的水平。

  五是启动项目绩效评价。为更加科学的评价农发资金使用效果,制定了《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绩效管理意见》和《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绩效指标体系》,明确了农发项目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组织分工和工作程序,通过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问效,系统评价项目建设效益,为改进扶持方式和实施奖惩提供依据。

  六是推进资金整合使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开展了以农发项目区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相关资金工作试点,较好地促进了项目建设标准提高,同时对以省级预算为平台整合使用相关支农资金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发挥了资金整合投入的“乘数效应”。

 

附件下载: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