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音频视频>新闻视频
农开办:种粮大户的“种粮经”(焦点访谈)

来源:2012年8月3日《焦点访谈》

[video:农开办:种粮大户的“种粮经”(焦点访谈)]

 

 

  旱涝保收是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望,在有的地方有的时候,甚至是一种奢望。没雨就旱,有雨就涝。在我国,有将近一半的耕地属于缺乏灌溉条件、靠天吃饭的“望天田”。那么,靠什么才能实现旱涝保收呢?天帮忙,人努力,还得政策好。记者最近到河南农村采访时看到,农民的愿望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阎跃东是舞阳县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家有五口人,原来只有7亩多地,赶上旱涝年份就收成难保,只能勉强糊口,所以还不得不外出打工。他告诉记者,他家所在的阎湾村是北有沙河,南有澧河,中间还有条泥河,这三条河中间就形成了16万亩的泥河洼地。阎湾村连同附近5个乡镇77个村庄同处在这一片洼地里。当地人称这洼地是十年九涝,种庄稼只能望天收。

  据了解,去年河南省小麦平均亩产为782斤,而今年阎跃东的麦田亩产要超出平均亩产约400斤。今年他流转承包了560亩地,估计能产出672,000斤小麦。阎跃东说,要是回到几年前,都不敢想象会有今年这样的丰收。他说,其实最让他揪心的是去年夏收。

  2010年他以每亩700元转包了230亩地,这前期一下子就投入了十几万租金,本想来年有个丰收,可没想到,2011年河南省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冬春连旱,如果不及时浇水,地里的小麦很难成活。这下,阎跃东妻子首先坐不住了。但面对罕见的旱情,阎跃东当时反倒是能沉得住气。

  阎跃东转包的土地旁边,可以看到一条规整很好的排水渠,这样就能做到涝能排。另外,在16万亩开发区田地里还打了有2000多口水井。原来,阎跃东面对大旱能够从容镇定,是来自于对这套喷灌设施的信心。结果证明,阎跃东的230亩麦田在大旱之年,不仅没有减产,而且还获得了丰收。

  让阎跃东沉得住气的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从2009年开始,国家投入中央财政1.3亿,地方财政配套4100万元,对舞阳县这16万亩泥河洼地,进行整体规划,分期治理,目的是彻底改变在这里种田只能望天收的状况。

  按照项目进程,2009年开发治理了泥河洼地1万亩,而阎跃东家的田地就在这第一批开发的范围内。2010年夏收小麦,阎跃东一计算,发现他家小麦亩产有了历史性的突破,从五六百斤一下子就增产达到了1200斤,几乎翻了一番。从此,他不愿再外出打工,而是搞流转承包土地,做个种粮大户。他提出每亩地每年租金700元的高价,远远出乎村民们的意料。要知道,以前泥河洼地旱涝不保收,这让很多人都外出打工谋生了,所以那时候在当地想转包承租土地的人还很少,所以连阎跃东妻子都理解不了他这个大胆的举动。

  其实阎跃东是看到泥河洼地开始综合开发以后,水泥路修了,排水渠也通畅了,种庄稼才有了底气,另外,再仔细算了一笔账,他心里就更有数了。

  2011年底,阎跃东一算账,果然不负所望,净赚了10来万。另外,他了解到,这次针对16万亩泥河洼地的综合开发,到了2011年底已经开发治理了13万亩,到2012年将全部开发完毕。这下,他的胆子更大了,又提出再扩大种植面积。而这时和他一样,对在泥河洼地种粮更有信心的农户也多了起来。

  2010年,每亩地每年700元租金,已经是当地的天价了,可阎跃东没有想到这才过了一年,再出这个价,已经很难转包到地了。

  阎跃东还是做通了一些外出打工家里没人种地的农户的工作,又转包了290亩地,另外还托管了1600亩地,成了当地最大的种粮大户。今年基本上是风调雨顺,又是一个丰收年。说到今年的收成,阎跃东自然又算了一本账,预计能赚30多万。

  如今,在这16万亩泥河洼地里,同样尝到种地甜头的,远不止阎跃东一个人。据了解,农业综合开发以后,这里每亩地每年可以增产粮食840斤,16万亩项目区可以年新增粮食达到1.3亿斤,而这些都直接转化为农民的收入。按每斤1块钱计算,就可以达到1.3亿元,基本上相当于国家对这个项目的财政投资,项目区12万农民与开发前相比,每年都可以增收1000多块钱。

  没雨就旱,下雨就涝。而农业综合开发,让一片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聚宝盆,国家的投入,换来了粮食产量的提高,换来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一举多得。经过十年的努力,现在全国已经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近2.8亿亩,而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满足农民更多的期待。
 




  】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mof.gov.cn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68551114
京ICP备05002860号